近期,多地楼市的火爆程度令人咂舌,裹着棉被半夜排队买房、新房去化加速、房企涨价预期强烈、二手房业主坐地起价等成功抢下了“头条”。业内人士表示,消费者要警惕部分楼盘价格虚高,不应过分恐慌,去库存依然是今年楼市的主旋律,购房者还是要理性出手。

  市场迅速升温

  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在春节后迅速升温。2月29日,“排队抢房”现象再次出现在京城楼市。据悉,当日京西一项目加推72套新房源,两小时售罄,销售金额达2亿元。

  “看好了一套70平方米的户型,正在打电话与家里商量首付款的问题,不到10分钟销售人员就告诉我,看好的房子已经被别的客户认购了。”一位没能选到房的客户向记者表示。

  数据显示:截至2月26日,北京今年二手房签约已经高达36413套,同比上涨86.7%。从签约价格看,春节后北京二手房签约均价达到了3.82万,环比涨幅达到了1.5%。新房方面,亚豪机构统计,2月北京仅3项目入市,单次推盘量均不超过百套,其中金融街(长安)中心最多为72套,恒华湖公馆最少仅59套,入市项目均受到较大欢迎,其中恒华湖公馆1小时售罄,金融街(长安)中心也仅两小时即售罄。

  多城市出现排队买房

  多家机构数据显示:2月28日的这个周末,全国多个城市的楼市突然被引爆,广州、上海、南京、杭州等多地出现购房者排队买房的现象。一线城市中,上海单价8万元/平方米某楼盘开盘售罄;深圳某楼盘今年1月销售均价同比涨83.2%。

  据媒体报道,2月21日,上海虹口区内环里某新楼盘推出的352套房源销售一空,每套房屋的销售均价接近1000万元。广州楼市也不示弱。位于广州番禺万博商务区内的奥园国际中心项目,2月27日首次推出公寓产品,至当日中午,所推房源已去化近九成。

  部分二线城市楼市也表现出色。国家统计局2月26日公布的“2016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”显示,2016年首月房价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至25个,占比超过30%。数据显示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领跑全国,深圳同比涨幅更是超过五成。

  宽松政策推高楼市热度

 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认为,支撑北京这轮房价上涨的不仅在于政策的放宽,更为核心的则是北京库存急剧回落的现状。截至2月28日,北京市住建委官网数据显示,商品住宅期房、现房的可售库存仅70416套,这一数字已经回落到2014年4月的水平。彼时,商品住宅库存接近7万套,此后曾一度摸高到9万套。

 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,一线楼市受热捧,实际上和库存规模不足、房产投资的增值属性受认可等因素有关系。另外,从投资的增值属性看,在资本市场动荡的情况下,一线城市的投资价值更容易受追捧。尤其是高端物业和豪宅物业,更容易受到一些改善型购房者的认可。

  “一线城市现在房地产的表现是很正常的,唯一不正常的就是疯涨。”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,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有三个支撑:一是政策支撑,去库存政策尽管很多都不是冲着一线城市去的,但配给三、四线城市的药,最终一定会进入一线城市的嘴里;二是供求关系,一线城市目前仍然是需大于供,去库存的压力并不大;三是未来的预期,未来人口的流入仍然是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  理性出手购房

 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,对于购房者来说,在高房价面前不要恐慌。部分楼盘的虚高价格需要警惕,防止被房企或房东忽悠。同时在购房预算有限的情况下,建议购置市区小户型二手房,这比郊区的新房更有投资价值。

  亚豪机构市场总监郭毅建议,对于自住型客群来说,首次置业者要抓紧置业,改善型购房要缩短买卖的间隔周期,尽量避免房价处于上涨通道中因为交易周期的原因造成购买力缩水。在支付能力范围内,关注产品、地段和配套这三方面。投资客建议选择未来规划定位前景清晰明确,且推进效率较快的区域。

  经济学家马光远也表示,一线城市房价上涨并不意味着疯涨。在中国房地产的基本面已经告别短缺、中国城镇化的硬件建设已接近尾声的情况下,80%的城市因为巨大的库存,已经告别了房地产盛宴,这个格局在今年不会改变。今年中国房地产的主题仍然是“去库存”,而不是“涨价”。

  信报记者 舒志娟 朱盈洁